(责编:次仁罗布、吴雨仁)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中老边境上,磨憨边检站民辅警常年战斗在这里,用忠诚履行守护国门的神圣使命,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一面锦旗,一种认可“还好边检站的民警们给我们这么大的帮助,不然我们糖厂今年就停工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勐腊县某糖厂负责人说。 近日,磨憨边检站岔河分站收到来自勐腊县某糖厂工作人员送来的一面印有“高效规范办实事心系疫情速通关”的锦旗,对民警们坚守岗位、积极作为和担当奉献的精神表示赞扬。 每年9月份,云南边境地区的甘蔗进入成熟期,地方糖厂需要把在老挝成熟的大批量甘蔗运到国内,由于境外疫情严峻,为防止境外疫情向国内输入的风险,大部分对外陆路口岸(通道)被陆续关闭,这给甘蔗“榨季”需要投产运行的许多糖类企业带来了挑战。 为全面助力驻地企业复工复产,磨憨边检站主动作为、靠前服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出预约通关、集中查验、联勤联检等精准化通关服务措施。 10月23日,该站挑选人员组成专项勤务小分队,仅用10分钟就快速完成15人15车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 “我们将按照‘最高标准、最严措施、最强防护’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相关防疫规定,坚决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定时为企业员工开展防疫技能培训、防疫知识宣传,切实筑牢‘外防输入’国门防线的同时,给企业和员工展现边检速度。 ”该站站长王强说道。 据悉,磨憨边检站预计保障该糖业公司出入境货运车辆37000余辆次和125万余吨甘蔗的出入境通关,总价值约4亿元人民币。 一声“老师”,一种传承在勐腊县易武乡朱石河村的中老边境上有一所“国际学校”——马叭红塔小学。 磨憨边检站民警们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学生们不合身的衣服、四面没有玻璃的教室,深深刺痛着民警的心。 磨憨边检站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发动民警和学生结成对子,积极筹集爱心物资,组织民警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到学校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学好党史,传承先辈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下,心怀感恩,用学习成绩“感党恩”,用实际行动“跟党走”。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为马叭红塔小学的孩子们教儿歌、教乐器、上思想教育课,送上精心准备好的文具盒、彩笔、橡皮擦和定制的校服,让学生们感受到党的关怀。 截至目前,该站累计为马叭红塔小学一百五十多名困难学生捐赠物资15万余元,募集衣服1700余件、被褥390余套、鞋子500余双、图书3600余册、学习文具3500余件。 一份关怀,一种依靠十多年前,朱石河村东口住着一名叫李小顺的瑶族老人,无儿无女,就住在四根木头搭起来的窝棚里,四面无遮无拦,勉强度日。 民警蔡永旭积极协调易武乡政府支持,并自发筹款1万元,为老人建起了一间小小的砖房,购买棉被、食用油、大米等生活必需品,从此李小顺老人成为了蔡永旭和战友们的牵挂。 多年来,磨憨边检站将关爱孤寡老人作为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行动,十几年如一日地帮扶李小顺老人。 每逢佳节便到家中慰问,坐在一起聊家常,询问老人身体健康情况,关心老人的生活、给老人讲述红色故事,让老人在党的关怀下、民警的保护中,找到内心的依靠,安享每日生活。 “用心办实事,最暖群众心”是该站的宗旨。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戍边民警坚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守护人,使办实事更加暖人心、合民意。 在边境村寨,他们是当地少数民族心中的亲人;在边境一线,他们是戍边卫国的战士;在八千里边关上,他们时刻践行着入党、入警时的誓言,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深刻内涵,谱写了一曲移民管理警察新华章。 (雷雨)(责编:木胜玉、朱红霞)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空港花田、“板坡·良舍”精品民宿项目、楠柳社区“共享菜地”、文化长廊二十四节气、“牧山三宝”景观、“商瞿里”……这些鲜活的案例,是黄水镇公园社区发展治理的生动实践,也是公园社区美好生活场景频频“出圈”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本文由生活片免费观看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reiheit89.com/qc/205.html |